冷库是冷链发展的中枢环节,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关键节点,是重中之重,为增加农名收入,活跃地方经济,保障市场供应,提升消费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域冷库建设新特点
在冷库建设实践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刚性需求增长与宏观制约因素增多并存。一方面,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冷冻产品总量多样化的需求在增长,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农产品保鲜增值的需求在增长。两者需求叠加,为冷库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冷库发展遇到融资难度大,融资利率高以及土地出让难等难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库的发展速度。
二、建设积极性与建设观望性现象并存。一个层面是政府,尤其是大城市,从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保障供应的角度考虑,纷纷提出建设大型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物流园,需要建设冷库与之配套。中小城市按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需要建设冷库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保障。各地政府对发展冷链的积极性很高。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企业是冷库建设的主体,多半在考虑、盘算投资回报率,支持力度和等待发展时机,处在一个”想干又怕干”的犹豫不决阶段,
三、冷链扩容与转型升级任务并存。调查显示,早期建设的冷库是以肉食冷库为主,低温冷库为主,加之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库容量,致使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个别冷库,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近年来,企业运用冷库的制冷技术、加之技术不足,严重滞后于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在冷库增加库容的基础上,实现冷库的转型升级也是冷库新一轮建设的重要课题。
区域冷库建设新思路
依托企业提升市场,提高运营组织化程度。企业是冷库建设和发展的主体,依托企业提升市场关键在于冷库的建设规模。冷库建设规模应该合理规划和控制:销地大型冷库由商业资本根据市场需求关系建设;中转冷库建设一定要合理布局,辐射范围至少在100公里以上;在小城镇特别是优势农产品产地,可布局辐射范围在40~50公里的中小型冷库;在销地大型低温冷库相对过多的情况下,可在城市周边建设为居民生鲜配送配套服务的高温冷库或者配送冷库;产地冷库季节性闲置有一定的合理性,要避免的是中转性过度竞争或者农产品资源明显不足造成的冷库闲置。提高冷库企业运营的组织化程度的重点是建设产地冷库,鼓励企业合作组织规划建设冷库。通过加强对冷库经理人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加强冷库技术应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一是储存技术,包括产地灭菌、速冻包装、抽真空预冷、气调库等。冷库应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的储存特性而建。二是冷运技术,冷运技术的应用与冷库同样重要,没有冷运就没有冷链。湖北省鲜鱼急需推广应用产地速冻、销地复活技术。三是节能技术,新建冷库应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应鼓励已建好的高耗能冷库逐步淘汰落后的制冷技术,升级为新型冷库。四是产地预冷技术,推广建设抽真空由于冷、气调库。
扶持”草根”型企业,建设采供一体库。冷库发展应该由支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向兼容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转变。在全省冷库布局方面,既要扶持冷库龙头企业,也要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草根”型企业的发展。”草根”型企业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业发展与服务性公司,他们熟悉当地农民的生产、抓住了目前农业发展的机遇,将现代营销管理引入产地冷链市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功能,内连田头,外联需求,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培育龙头冷库企业,建立储藏保险体系。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的冷库企业。鼓励优质特色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开始,实现低温控制,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系统。鼓励重点冷链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研究蔬菜、水果生产布局和品质特性,支持主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遇冷保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