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少,制冷设备紧凑集中,运行安全性高,受到广泛关注与直接制冷系统相比,间接制冷系统将制冷系统集中在机房或很小的范围内,由于制冷剂管路较短且采用集中换热设备,减小了制冷剂的充注量,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要求降低。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通过载冷剂输送至用冷空间,人员作业区域无制冷剂,因此大幅提高了系统安全性。间接制冷系统在商业制冷项目中的应用被逐渐推广。
随着氨库的改造,载冷剂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那么什么样的载冷剂才能适合冷库使用呢?根据冰河冷媒的客户案例发现,主要有两种产品,还有一类已经淘汰产品。其中最广泛的是已改性乙二醇为原料的LM-4型产品,可以满足一般-18℃的冷库使用,载冷剂供回液为度为-30/-25℃。如果需要更低的库温,就需要采用LM-8型号,供液温度可以到-45℃。其实LM-4的冰点能低于-50,LM-8的冰点可以低于-60℃,理论上可以适用跟低的库温,冰河冷媒中试实验室用LM-8拉过-48℃冷间。但是温度低于了-30/-45℃后,粘度会出现阶跃的上升,输送能耗也明显增加。整个制冷系统的综合COP就开始降低了,通俗讲就是冷库越来越费电了。
其实早先淘汰的一款产品温度可以降低到-60℃,而且在低温时粘度还很小,输送能耗也低,各项参数均适合冷库系统。但是弊端就一个,闪点低于30℃,属于甲乙类危险品。现有冷库设计规范,对冷库的设计还是相对宽容的,并没有关于载冷剂系统的具体要求,冰河冷媒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较多,深知甲乙类载冷剂的应用要求。因此在冷库没有防爆设施的情况下,淘汰了相关有闪点的产品,严禁在冷库行业使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物美价廉”的载冷剂进入了冷库,冰河冷媒考察了多个冷库,发现制冷效果确实很好,低温流动性也是很好。但是取样到实验式测试后发现,载冷剂均有闪点,同时闪点的温度均低于40℃。这种载冷剂是危险的,在某些密闭空间,稍许静电就可能引发事故。某些载冷剂厂家宣传无闪点不可燃,甚至当面用火点,并没有引燃。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列如低度的酒用火也点不燃,其危险在于里面的物质挥发出来,达到一个很低的浓度,在有低的热源即可引爆。
最后希望载冷剂系统的冷库的厂家,及时关注系统载冷剂,若是有闪点的系统,制定严格的防爆措施。冰河冷媒可以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检测,为系统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