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在工业制冷中作用
盐水是工业制冷和冷却过程中常用的载冷剂,在化工和制药行业常用的低温制冷系统中,作为载冷剂的盐水是循环于冷冻系统的制冷车间和全厂用冷的生产部门之间,供应生产装置需要的冷量。在生产部门用经过冷冻的低温盐水载冷剂通过换热设备冷却、冷凝物料,以满足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条件。释放冷量后温度升高的盐水载冷剂,返回制冷车间,重新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温度降低,负载冷量,再重新返回生产车间,完成载冷的一次循环过程。通过盐水载冷剂的循环,首先可以采用一套制冷系统使多套生产装置同时获得冷量,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盐水在加压下便于远距离输送,避免了铺设长距离气体和液体制冷剂管路所需的能耗和物耗,特别是规避了低压制冷剂气体返回压缩机(或冷冻机)长距离输送管道的阻力。通过盐水载冷剂长距离、多用户的循环,使制冷剂循环系统集中放置在制冷车间控制和操作。简化了流程和建设费用。
工业上常用食盐及氯化钙的水溶液作为载冷剂。这是一种中温载冷剂。适用于5℃~-50℃制冷装置的载冷剂。
对于盐水载冷剂使用,需要根据制冷装置的低温度选择盐水浓度。因为盐水浓度增高,将使盐水的密度加大,会使输送盐水的泵的功率消耗增大;而盐水的比热却减少,输送一定制冷量所需的盐水流量将增多,同样增加泵的功率消耗。因此,不应选择过高的盐水浓度,而应根据使盐水的凝固点低于载冷剂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低温度的原则来选择盐水浓度。选择盐水的浓度使其凝固点比制冷装置的蒸发温度低5~8℃(采用水箱式蒸发器时取5~6℃;采用壳管式蒸发器时取6~8℃)为宜。鉴于此,氯化钠(NaCl)溶液只使用在蒸发温度高于-16℃的制冷系统中。氯化钙(CaCl2)溶液可使用在蒸发温度不低于-50℃的制冷系统之中。盐水的凝固温度随浓度而变,当溶液浓度为29.9%时,氯化钙盐水的低凝固温度为-55℃;当溶液浓度为23.1%时,氯化钠盐水的低凝固温度为-21.2℃。按溶液的凝固温度比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低5℃左右为准来选定盐水的浓度为宜。
盐水载冷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浓度降低。尤其是在开式盐水系统中。为了防止盐水的浓度降低,引起凝固点温度升高,故必须定期用比重计测定盐水的比重。若浓度降低时,应补充盐量,以保持在适当的浓度。
盐水虽然价廉,但其对设备管路的腐蚀性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后期加盐水缓蚀剂,以减少腐蚀。
防冻液功能
防腐蚀功能: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是金属制造的,有铜、有铁、有铝、有钢还有焊锡。这些金属在高温下与水接触,时间长了都会遭到腐蚀,会生锈。而防冻液不仅不会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造成腐蚀,还具有防腐和除锈功能。
一般用途:汽车、火车内燃机车、拖拉机、轮船、发动机、水箱以及各种机械设备,柴油机、汽油机等冷却系统作为冷却液使用。具有防冻、防沸、防腐蚀、防水垢等多种功能。水的沸点是100℃,优质防冻冷却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这样在夏季使用,防冻冷却液比水更难开锅。用水作冷却液让司机头疼的就是水垢问题,水垢附着在水箱、水套的金属表面,使散热效果越来越差,而且清除起来也很困难。优质的防冻液采用蒸馏水制造,并加有防垢添加剂,不但不生水垢还具有除垢功能。当然,如果你的水箱水垢很厚,好还是先用水箱清洗剂清洗后再添加防冻液。与水一样,具有比热大、蒸发潜热量高及补充方便等优点。当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冷却系统中的水就会转变为冰,冷却系统的部件就会有被膨胀裂损的危险,这时选用防冻液可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下正常工作。
随着发动机结构的改进和材料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发动机与旧式发动机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现代发动机的运行温度高,正常的工作温度上限值一般都超过100℃。以国产轿车为例,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是:上海桑塔纳90℃~105℃、一汽捷达85℃~115℃、富康90℃~118℃。如果全部注水,当发动机温度达到100℃时就会水沸”开锅”,另外,水具有腐蚀性,会产生水垢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就要用一种特殊的冷却介质-防冻液。
有人以为防冻液是专门为寒冷地区的车辆使用的,这是一种误解。市面上的防冻液主要成份是乙二醇,它具有沸点高,冰点低的特点。防冻液内还含有添加剂以防止乙二醇氧化(会形成腐蚀性较强的副产品),防止腐蚀,防止产生泡沫等。
保护作用:一、对冷却系统的部件起到防腐保护作用。二、防止水垢,避免降低散热器的散热作用。三、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能工作。
因此,发动机的防冻液,必须具有防冻、防开锅、防腐蚀、防水垢、无泡沫的特点,并不受季节及地域的影响。其中,冰点和沸点是防冻液的基本指标。
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使用冰河冷媒载冷剂的制冷系统离不开冷源侧的压缩机,压缩机的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对制冷系统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一、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的关系
1、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
蒸发温度就是液态制冷剂沸腾时的温度。实际使用的制冷系统,由于用途各异,蒸发温度各不相同,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必须低于被冷物料要求达到的低温度,使蒸发器中制冷剂与被冷物料之间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传热所需的推动力。这样制冷剂在蒸发时,才能从冷物料中吸收热量,实现低温传热。蒸发温度所对应的压力就是蒸发压力。
2、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关系
蒸发压力越低蒸发温度也就越低,如果不断的降低系统的蒸发温度,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也会不断地减小,制冷速度也不是一定就能变快,而且在蒸发温度越低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就越低,系统的负荷还在不断地增加,从而造成系统的能耗不断地增加,尤其是低温系统。
3、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的应用
制冷系统就是利用制冷剂的沸点随压力变化的特性,使制冷剂在低压下汽化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降低其温度达到的制冷目的,汽化后的制冷剂又在高压下冷凝成液态。如此循环操作,借助制冷剂在状态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过程,达到调节房间温度的目的。
4、蒸发温度异常的原因
蒸发温度偏低常见原因有:膨胀阀开度小了;制冷系统缺少冷媒;节流机构堵了;过滤器堵塞;内机风量不足;蒸发器结霜严重。蒸发温度偏高常见原因有:膨胀阀开度过大;制冷剂偏多;系统中有空气;蒸发器排出口有堵塞;冷凝效果不好;压缩机效率低或者转速低;压缩机阀片断裂或者有泄漏;热负荷太大等
二、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关系
1、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
冷凝温度是指过热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液体的温度。压缩行程中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流进冷凝器,在此被空气或水冷却,放出冷凝热,变成液体。冷凝温度所对应的压力就是冷凝压力
2、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关系
在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如果冷凝压力一定,冷凝温度也是一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3、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应用
影响冷凝温度的因素有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冷凝器传热面积大小及清洁度。冷凝温度主要受冷却水温度的限制,由于使用的地区不一和季节的不同,其冷凝温度也不同,但它必须高于冷却水的温度,使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与冷却水之间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热量传递。
4、冷凝温度异常的原因
冷凝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冷却空气或者冷却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风冷凝温度比环境温度高8~12℃,水冷凝温度比冷却水的出水温度高3~5℃。冷凝温度过高,冷凝压力也相应提高,压缩比增大,轴工提高,输气系数降低,实际排气量减速犀利,制冷量也减少;另外,冷凝压力升高,将引起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也升高,冷凝压力所对应的冷凝温度每升高1℃,耗电量将增加3%左右。
关于冷库节能的一些措施
1、减少冷库围护结构单位热流量的指标在冷库设计中,低温冷库的外墙的单位热流量q一般采用11.63W左右,如果能将q降至到6.9W则对于一座5000T~10000T级的低温冷库,据估计,动力费可下降10%左右。当然,单位热流量指标的降低,就意味着围护结构的隔热层要加厚,一次性的投资费用提高了,但与冷库经常运行费用的减少相比较,那么,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考虑,采用降低冷库围护结构单位热流量指标还是合理合算的。
2、根据不同的冷藏食品和不同的贮藏期,确定相应的贮藏温度值针对各类食品,特别是肉食类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生化变化及嗜低温细菌滋长和繁殖被抑制的程度,可确定相应的贮藏温度,如不超过半年的低温贮藏,一般采用的贮藏温度为-18–15℃;超过半年时间的贮藏,应采用≤-18℃的低温;对于含脂肪量大的食品,如含脂肪较多的鱼类,为防止低温贮藏期脂肪的氧化,应采用低于-18℃的贮藏温度,为-24一-20℃的温度。
由此可见,采取了不同的贮藏温度后,对于某些食品,特别是属短时期贮藏,就相当于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以达到节能。
3、缩小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冷库内温度的温当冷库库房内温度一定时,随着蒸发温度与库房内温度温差的缩小,蒸发温度就能相应的提高,此时,如果冷库冷凝温度保持不变,则就意味着制冷压缩机制冷量的提高,也可以说在获得相同的制冷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根据估算,当蒸发温度每降低1℃,则要多耗电3-4%。另外,缩小温差值对降低库房内贮藏食品的干耗亦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小的温差值能使库房获得较大的相对湿度,能减缓库房内空气中热负荷的交换程度,从而达到减少贮藏食品的干耗,尤其对未进行包装处理的贮藏食品,更应采用小的温度差。
4、冻结间配用双速或变速风机。食品在冻结过程中,实际上释放热量是不均匀的放热过程,而相应对冷却设备的需冷量亦是不均匀的。食品的冻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冷却阶段,食品的温度由30℃降至0~C左右;第二阶段是冰晶形成阶段,食品温度由0~C左右降至-5℃左右;第三阶段是冻结降温阶段,食品由-5℃降至-15℃左右。
从上分析可知,食品冻结的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所需制冷量大,此时冻结间的所有设备要全部投入工作,而在首尾两个阶段,由于单位时间内热负荷较少,可适当降低冷风机的风速,减少风量,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若冻结间采用的冷风机仅是一种转速,无法可调,那样就会影响到冻结过程中循环风量和室内吹风速度的调节。从而增加电能的消耗。
5、综合利用冷库建筑空间,充分发挥多功能作用。利用冻结间有旺、淡季之分,而淡季又大于旺季时间。在淡季可兼作冷藏间,以贮藏包装成形的食品。这样既增加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轻了围护结构等的各种损坏,解决了对相邻冷藏间的温度影响;加快了食品冻结速度,时间缩短,使食品质量更佳;还可配合冷风机的使用,贮藏特殊食品超低温环境的要求。
冰河冷媒作为专业载冷剂,具有防锈性能卓越,粘度低,比热大,温域宽等优势,非常适合于冷库的使用。
制冷系统常见故障
一、制冷剂不足的处理
1、故障现象:
整机制冷效果差,出水口仅有点凉,可用歧管压力表检查发现高压侧、低压侧压力均低(在压缩机正常转速下,环境温度为35℃左右时,低压表指数低于1kg/cm2,高压表指数低于10kg/cm2),同时从视液镜中可见气泡流动。
2、故障原因:
制冷系统有制冷剂泄漏点,而导致制冷剂不足。
3、处理方法:
1)、用电子检漏仪查出泄漏点并进行修理或更换部件。
2)、若未更换部件仅适量补充制冷剂即可;若更换部件,应按要求补加适量冷冻油,并对系统抽真空后加足制冷剂。
二、制冷剂充注过量
1、故障现象:
制冷效果差,用歧管压力表检查时发现高压侧、低压侧压力均过高(在压缩机转速为正常,环境温度为35℃时,高压表压力为19kg/cm2左右,低压表压力为2.3kg/cm2,且视液镜中见不到气泡流动。
2、故障原因:
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加注过多,使制冷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导致制冷效果差。
3、处理方法:
在系统中接入歧管压力表,缓缓拧松歧管压力表低压侧手动阀,使制冷剂徐徐排出(不能从高压侧排,因为从高压侧放制冷剂会带出大量冷冻油),直到高低侧压力正常,同时从视液镜中可看到制冷剂清晰流动,且偶而有气泡流过。
三、制冷系统混入空气
1、故障现象:
整机制冷能力下降;用歧管压力表检查时发现高压侧压力偏高,低压侧压力有时也会高于正常值,(在压缩机转速为正常,环境温度为35°C时,高压侧压力高于20kg/cm2;且高压表指针有摆动;另一方面从视液镜中可看到许多气泡流动。
2、故障原因:
系统中混入空气。主要是在组装或大修后,抽真空不;充注制冷剂或加冷冻油时,将空气带入系统,或系统在负压工作时,通过不严密处混入空气。制冷剂中有空气进入后,具有了一定的压力,而制冷剂也具有一定的压力,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气体总压力等于各分压力之和,所以高低压表读数均高于正常值。
3、处理方法:
1)、放出制冷剂(用压力表从低压侧徐徐放出)。
2)、检查压缩机油的清洁度。
3)、抽真空后重新加注制冷剂。
四、制冷系统出现”冰堵”
1、故障现象:
制冷系统周期性地忽而制冷,忽而不制冷,在运行过程中,歧管压力表上低压侧的指针经常在负压与正常值之间波动。
2、故障原因:
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中混入水分,因水分与制冷剂是不相溶的,当制冷剂流经膨胀阀的节流小孔时,温度骤然下降,这些混合在制冷剂中的水分就容易在节流阀小孔或阀针孔周围附近结成很小颗粒的冰粒,呈球状或半球状,当冰粒结到一定程度时,阻塞了节流通道,形成冰堵故障。当结冰产生冰堵后,制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制冷效果明显下降,甚至不制冷。
此时,低压表出现负压,于是冰堵处温度明显回升,冰堵的冰粒融化成水,使冰堵现象消失,制冷系统又恢复正常工作,制冷良好,低压侧压力恢复正常。一会儿系统又出现冰堵,系统工作不正常。
3、处理方法:
1)、因为干燥剂处于过饱和状态,所以必须更换带有干燥剂的储液器,并加30ml的冷冻油。
2)、对系统抽真空,并加入规定量的制冷剂。
五、脏堵故障排除
1、故障现象:
制冷效果差或不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时,歧管压力表上高/低压表的读数均小于正常值,(在压缩机转速正常,环境温度为35℃左右时,高压表侧压力低于9kg/cm2,低压侧压力处于负压状态),且过滤器及毛细管前后管路上有结霜或结露。
2、故障原因:
制冷系统中灰尘粘结或附着于过滤器进口端滤网处,或毛细管与过滤网接口处,使得此位置形成局部的节流现象,温度即迅速下降,出现结露或结霜。
3、处理方法:
1)、若是过滤器进口处有结霜现象,又听到断断续续的气流声,用小板手轻击过滤器本体,气流声有所改变,同时过滤器与毛细管前霜层融化,可判断过滤器进口滤网堵塞。
此时应:
①拆下毛细管,清洗滤网并吹干,重新装上。或更换过滤器
②抽真空,加注制冷剂到规定量。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冷却系统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发动机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两种。水冷系统均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
一、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怎么进行冷却的呢?主要通过水泵使环绕在气缸水套中的冷却液加快流动,通过行驶中的自然风和电动风扇,使冷却液在散热器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次引入到水套中,周而复始,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
冷却系统除了对发动机有冷却作用外,还有”保温”的作用,因为”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节温器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小循环”的切换。什么是冷却系统的大小循环?可以简单理解为,小循环的冷却液是不通过散热器的,而大循环的冷却液是通过散热器的。
二、节温器
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间的通道,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熔化逐渐变成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橡胶管使其收缩,在橡胶管收缩的同时对推杆作用以向上的推力。由于推杆上端固定,推杆对橡胶管和感温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这时冷却液经由散热器和节温器阀,再经水泵流回发动机,进行大循环。
三、散热器
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
四、散热器盖
散热器盖的作用是密封水冷系统并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由于冷却液容积膨胀使冷却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压力阀开启,一部分冷却液经溢流管流入补偿水桶,以防止冷却液胀裂散热器。当发动机停机后,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冷却系统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出现真空时,真空阀开启,补偿水桶内的冷却液部分地流回散热器,可以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力压坏。
冰河冷媒不仅有性能卓越的冷媒产品,也生产防冻液,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并且在北方的冬季有很好的防冻功能。
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正式出台
《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已正式出台。到2025年底,重庆要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标准健全、衔接有序、绿色低碳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城乡居民人均日消费1千克冷链商品需要,并在医药、化工、电子、奢侈品等其他工业产品领域推广应用。
在冷链物流保障能力上,《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40万吨,其中冷鲜库库容规模达到20万吨,本地冷藏车保有量达到3000辆;到2025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80万吨,其中冷鲜库库容达到30万吨,本地冷藏车保有量达到5000辆。
同时,到2025年,重庆要实现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冷链物流”全覆盖”,政府对冷链物流的行业管理”全链条”,企业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全程”无断链”,市民扫码了解冷链”全环节”,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精准高效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
《方案》指出,重庆要分级建设冷链物流节点。一级节点负责大规模冷冻冷藏、战略储备、国际国内集散分拨、批发交易,商品进项主要为干线运输,运输量超过100万吨/年;二级节点负责区域储备、批发、包装、零售;三级节点负责产地采摘和禽畜屠宰后的预冷、包装、转运,城镇社区零售期间的保鲜。
在具体建设上,《方案》提出,从功能分工、空间布局、设施规范、挂牌机制4方面对农产品生产预冷、存储转运、销售保鲜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比如,一、二级冷链节点以现有存量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为主、投资新建为辅,三级节点的建设主要包含引导存量生产型冷库全面市场化,大力支持市场主体新建和改造生产型冷库,鼓励零售网点进行冷链功能技术改造。
在大力发展冷链产业方面,《方案》提出,要从发展冷链装备制造业、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做大本地冷链商品市场、发展进出口冷链业务4个方面发力。同时,《方案》提出,重庆要提升冷链物流运输服务、搭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强化冷链物流标准和监管体系。
冰河冷媒作为专业载冷剂,具有防锈性能卓越,粘度低,比热大,温域宽等优势,非常适合于冷链产业的应用,随着冷链产业的发展壮大,冰河冷媒也将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冰河冷媒载冷系统的补液方式
对于使用冰河冷媒的载冷系统,经常会遇到补液方式的选择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常用的两种方式。
对于闭式系统,一般采用成套的定压补液装置来进行补液。定压补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系统静压作为膨胀液箱内的设计初始压力液头,采用保证系统内热液不汽化的压力作为膨胀液箱内动行终端压力液头。初始运行时首先启动补液泵向系统及气压罐内的液室中充液,系统充满后多余的液被挤进胶囊内。因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随着液量的不断增加,液室的体积也不断的扩大而压缩气室,罐内的压力也不断的升高。
当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通过压力控制器使补液泵关闭。当系统内的液受热膨胀使系统压力升高超过设计压力时,多余的液通过安全阀排至补液箱循环使用,当系统中的液由于泄露或温度下降而体积缩小,系统压力降低时,胶囊中的液被不断压入管网补充系统的压降损失,当系统压力至设计允许的低压力时,通过压力控制器使补液泵重新启动向管网及气压罐内补液:如此周而复始。
特点:
1.结构紧凑,工艺先进,性能优越,自动化程度高;集分液器定压补液装置风量调节阀。
2.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有利于防震,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带来诸多方便;3.安装方便;现场仅需接好进出液口和电源就可,简单快捷;
4、双泵:一用一备,运行安全可靠,当一台故障时,另一台自动启动
5.智能化程度高,可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管理,并可和楼宇自控系统连接。
产品用途用于生产、消防、生活系统加压供液,般称之为囊式自动给液装置。用于采暖、空调系统中作为稳压膨胀补液设备使用,般称之为囊式落地式膨胀液箱。
对于开式系统,一般采用固定的补液罐来进行补液。补液罐设置在系统的高点,当系统内的液量减少,补液罐中的载冷剂自动补进系统中。这种方式简单但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定期的去检测补液罐中的液位。
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的载冷剂
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完成将被冷却系统(物体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中间冷却介质。这种中间冷却介质亦称为第二制冷剂。空调工程、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采用制冷装置间接冷却被冷却物,或者将制冷装置产生的冷量远距离输送,这时,均需要一种中间物质,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再用它冷却被冷却物,这种中间物质称为载冷剂。
常用的载冷剂是水,但只能用于高于0℃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时,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氯化钙盐水溶液,或采用乙二醇或丙三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选择盐水浓度时应注意,盐水溶液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流动阻力也越大,而比热减小,输送相同冷量时,需增加盐水溶液的流量。盐水溶液在制冷系统中运转时,有可能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浓度降低,凝固温度升高,所欲应定期向盐水溶液中增补盐量,以维持要求的浓度。盐水对碳钢的腐蚀性很强,使用冰河冷媒缓蚀剂,盐水缓蚀剂LMH,有效提高盐水的防锈性能,还有针对一些系统循环式,使用LMT缓蚀阻垢剂有效解决系统的防锈性能。还有常见的乙二醇的使用,由于盐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一些场合常采用腐蚀性小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醇、乙二醇等。乙二醇有乙烯乙二醇和丙烯乙二醇之分。由于乙烯乙二醇的黏度大大低于丙烯乙二醇,故载冷剂多采用乙烯乙二醇。乙烯乙二醇浓度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的需要。一般而言,以凝固温度比蒸发温度低5~6℃确定溶液浓度为宜,浓度过高,不但投资大,而且对其物性也有不利影响。可以总结为
盐水:主要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对设备腐蚀极大。
酒精:易燃易爆,存在安全隐患。
乙二醇:低温粘度大,造成能耗高。
二氯甲烷:挥发性大、同时二氯甲烷吸水后系统易冰堵。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冷媒具有良好的载冷剂具有三高、三低、三无的特性。三高:高沸点、高热熔、高导热系数三低:低冰点、低粘度、低毒性;三无:不易燃易爆、不锈蚀金属、不污染环境。冰河冷媒系列产品具有用量省、载冷能力强、防锈性能无与伦比,真正实现了三高、三低、三无的卓越性能。
盐水制冷剂
人造滑冰场的制冰设备,几乎全部采用盐水制冷系统。大型冷库也经常采用盐水制冷系统,在系统万一发生泄漏时,食品不致受到氨的污染。在盐水制冷系统中,盐水经直接膨胀式盘管(蒸发器)冷却后,用泵送入制冷区域进行循环。虽然盐水系统(间接式系统)的热效率比较低,但是它的温度比较容易控制。水的冻结点尽管只有0℃,但含量适当的氯化钙水溶液,其冻结点则低得多,大约可达到-55℃。盐水制冷系统通常分为一下三种类型:(1)盐水循环制冷系统,这是常见的类型;(2)盐水蓄冷系统;(3)冻结箱系统。应当根据工作条件和其它因素来选用不同种类的盐水。
氯化物盐类: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的水溶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负荷状态的系统中。氯化钙水溶液比氯化钠水溶液应用得更普遍,因为它的冻结点低。氯化钙水溶液的低冻结点为-55℃,而氯化钠水溶液的低冻结点仅为-2l℃。此外,氯化钙水溶液的腐蚀性也比较小。制冰和其它因盐水泄漏将造成食品变质的场合则用氯化钠水溶液。氯化镁水溶液在高浓度和低温时不稳定,在大型冷库制冷系统中一般不采用。盐水的冻结点,由溶液中盐的浓度即水中溶解了多少盐决定。随着溶液的浓度增高其冻结点降低,在溶液浓度高到某一数值时,其冻结点也达到低值,这时,盐与水凝结成冰盐共晶体,溶液全部冻结。提高盐水的浓度,其比热随之降低。
盐水制冷确实是作为载冷剂,应用方面较广,价格合理。冰河冷媒科技(朝阳)有限公司生产的LM冰河系列的LM-8A冰河冷媒可以有效代替盐水,并且可以解决长期使用盐水对于碳钢等金属的防锈性能问题,还有LMH盐水缓蚀剂可以解决盐水制冷系统的锈蚀问题,当然这只是朝阳光达化工其中的两个产品,冰河冷媒系列产品具有用量省、载冷能力强、防锈性能无与伦比,真正实现了三高、三低、三无的卓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