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冷剂关于降低输送能耗的思考
在工业制冷系统中,泵送能耗居高不下?管道阻力大、冷量传输效率低?传统载冷剂的“高黏度”问题,正在成为制约能效的关键瓶颈!针对粘度问题,冰河冷媒开发了多种冷媒,在低温时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其他物性参数并不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如何在现有物性的条件下,降低载冷剂的输送能耗,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
传统的流体力学认为,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体在管壁上的速度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被认为等于零。因此得出流体流动阻力仅与流体性质及管道的几何尺寸和流体流速有关,而与管壁材料无关的结论。但大量的实践证明,高粘度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明显地随管壁 材料的不同而相差很大,这实际上预示着传统的流体力学理论对于高粘度流体的输送是不适用的。大量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流体在管壁上的速度不为零,从而达到减小流体输送阻力的目的。因此,对于低表面能材料,界面层内速度梯度急剧增大,固体壁面分子对流体分子的作用力已不能完全将界面层分子吸附于表面,界面层流体分子也将受主流中速度的影响,一起向前流动。这时界面层内流体分子将与壁面之间出现一个速度差,即出现一个滑移速度,滑移速度的出现是减阻的本质。通俗讲就是选取合适的输送管道,降低输送能耗。
另一种减阻方式则是从载冷剂本身入手。降低载冷剂粘度实际上就是要设法减小界面层内流体分子与壁面固相分子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在流体的管道输送过程中,如少量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则可起到明显的减阻效果。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是极性的两极分子,当其溶解于被输送的流体后便自发地向流体表面游移,最终吸附在两相界面上,形成新的低能表面,使两相界面上的界面分子间作用力降低,从而起到减阻作用。冰河冷媒通过实验,发现少量的活性剂并不能明显的降低粘度,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后才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基于这种情况会产生另一个载冷剂应用的弊端,那就是有闪点。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冰河冷媒并没有大力推广这样的应用。但是新的降组研究还在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冰河冷媒专注于载冷剂领域,开发新型载冷剂,同时再提升载冷剂各方面应用性能。同时给客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