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 中期上下两难
供大于求
进入5月,国际油价因全球限产行动开始而反弹,或对能化市场有所带动。5月国内甲醇企业检修力度不减,供应将有效下降。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后,甲醇市场将快速回归去年同期的产销结构。但进口到港量不减,港口地区库存维持高位,甲醇期现货市场依旧面对较大压力。
国际油价触底反弹
5月开始,油价有望持续振荡反弹。自4月22日创出近30年低点以来,国际油价就开始了漫长的修复反弹之路。”负油价”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从基本面来看,4月是全球产量激增叠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需求下滑,近20年来供需矛盾突出的时期,同时资金上又存在交割前移仓换月的需求,加之一些投行操作上的失误,才形成了骇人听闻的”负油价”。但这一情况很难被复制,未来也难以再度出现。
OPEC+及二十国集团的限产协议于5月1日开始生效,根据协议规定,全球将形成约970万桶/日的减产,这将有效缓解油市严重的供大于需,而在协议生效之前,美国原油产量较年内峰值有效下降70万桶/日至1210万桶/日,代表后市产量的活跃钻机数量则快速下降至2016年以来的低点,仅有325座,为去年同期的45%。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原油产量下滑将远超出预期,并支撑油价上行。
截至5月4日收盘,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收盘27.97美元/桶,较4月22日收盘价20.88美元/桶反弹7.09美元/桶,涨幅33.95%。油价企稳反弹将给予五一假期后国内能化产品有效的成本支撑。甲醇作为与原油价格走势相关度较高的品种,也将受到明显带动。
春季检修力度不减
前期国内西南、西北地区甲醇装置集中检修,一度托起内地甲醇市场,但好景不长,随着检修装置陆续重启,叠加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内地甲醇价格由前期的1450元/吨,一度跌至1280元/吨,创年内新低。
4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博源60万吨/年、内蒙古金诚泰30万吨/年等装置陆续停车检修,掀起了新一轮检修,据不完全统计,5月检修装置将超过550万吨/年。加之沿海地区部分因亏损而停产的装置,5月停产力度将超过4月。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国内企业检修周期拉长,4-5月开工率不高的预期正逐步兑现。
下游市场,江苏某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已于4月末重启成功,吉林某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的试车更增加了需求。传统下游方面,甲醛实际需求恢复较为缓慢,低于市场预期,其余下游开工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依旧低于去年同期。
随着5月国内春检力度加大,内地甲醇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较春节假期间库存下降超过20万吨,国内大部分企业库存降至合理区间,给予市场较大支撑。甲醇企业检修与下游开工恢复的联动,有望推动市场小幅走强。
高速公路恢复收费
4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发文,确定自5月6日起,全国收费公路将恢复收费。一方面,这说明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意味着运输市场将快速回归正常。对于甲醇而言,高速公路不收费对市场影响极大。
以陕西、内蒙古地区至山东地区为例,正常条件下,运费为280-380元/吨,但今年因为高速不收费叠加油价下滑,运费低至110元/吨,市场间正常的价格结构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同等条件下,陕西、内蒙古地区甲醇价格下滑100元/吨,河北、山东地区甲醇价格也会下跌100元/吨,不过,由于运费下跌200元/吨,结果山东地区甲醇价格下跌了300元/吨。目前甲醇企业普遍亏损,而运费下滑扩大了沿海地区企业的亏损。
当前,沿海地区甲醇企业尚能正常开工的不足20%,大部分企业因为亏损、装置故障、环保限产等原因无法正常开工,而开工的企业亏损300-600元/吨。高速公路恢复收费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利好消息,这意味着西北地区依靠低价冲击沿海市场结束,更意味着下游使用低价原料的政策红利正式结束,市场将逐步恢复正常节奏。
正常条件下,陕西、内蒙古地区货物与山东价差在280-380元/吨,与华东地区价差在500-600元/吨。目前,陕西、内蒙古地区企业大部亏损在200元/吨以上,且存在较多的检修企业,可销售库存不高,再度降价意愿较低。五一节假期间,危化品运输车辆禁止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部分地区运费开始上涨,市场价差结构将恢复至正常。
进口压力依旧较大
低运费影响下,陕西、内蒙古地区的销售半径增加,在挤占山西、河南市场的同时,还挤占了部分进口货物的市场,造成港口地区库存长期积压,进口货物滞港严重。
一方面,港口地区下游需求恢复较为缓慢,今年又出现浙江地区某60万吨/年、江苏地区某60万吨/年两套甲醇制烯烃装置的检修,2-4月合计造成25万吨需求缺失,传统下游开工更是不尽如人意,至今未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低运费使得部分使用进口货物的地区再度被国产低价货物占领,造成进口货物销售半径缩小,库存积压严重。3月下旬以来,沿海地区甲醇总库存便一直维持在100万吨以上。部分港区库存长期居高不下,一罐难求。码头外滞港情况也比较严重,江苏某码头外,一度出现6条甲醇船排队等待卸船的场面。
船只大量滞港并不是一个好现象。3月,我国实际甲醇进口总量仅为84万吨,远低于市场预期,下游需求恢复较差,难以支撑较大的进口,但低价国产货物的冲击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大量船只滞港,造成甲醇运输船只紧缺,以及国际原产地企业甲醇库存积压。国际需求下滑也较为严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委内瑞拉的甲醇装置已经出现降负停产,计划于今年投产的美国、伊朗等新建甲醇装置也已经明确因不可抗力推迟。
目前,国际甲醇下游市场MTBE价格下滑为明显,公共卫生事件造成欧洲、美洲地区汽车出行减少,汽油需求大幅下降,MTBE需求同步下滑,不少国际低价MTBE货物正运抵中国。这无疑将严重冲击国内MTBE厂家的生产,从而减少对甲醇的需求。
由于港口地区罐容紧张,进口货物被限制将成为常态,只有国内下游整体恢复至去年同期甚至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库存才会快速下降。当前进口平均利润仍在100元/吨左右,港口库存一旦下降,很快就会被新进货物占据,因此短期港口地区库存难以有效下降。
中长期来看,市场供大于求,货物转移不能解决供需矛盾,在国际装置停产之前,甲醇进口压力依旧巨大。同时,6月,宁夏地区某新建220万吨/年甲醇装置计划正式投产。在需求未能恢复前,供应上的风吹草动都将掀起市场新的”波澜”。
综上所述,当前内地甲醇市场因装置检修增多而逐步转强,但港口地区受进口货物增加、船只滞港等影响,库存长期处于高位,价格相对偏弱。后市来看,原油价格逐步走强,国内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后,甲醇市场将快速回归去年同期的产销结构。中期来看,供大于需仍未解决,甲醇价格或维持振荡。
什么是融雪剂?
在北方,冬天下雪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近几年很多东北地区出现暴雪或者大暴雪天气,导致道路结冰,交通堵塞,危机生命安全,所以在下雪天,除雪是重中之重。但是人工除雪不仅浪费人工效率还很低,现在很多城市选择撒盐,但是盐的作用依旧很一般。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选择使用融雪剂。
融雪剂,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药剂,是一种化学品。普通融雪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其成份主要是醋酸钾和氯盐,并以这两种进行分类。融雪剂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便于道路疏通,播撒处效果明显,但其具有危害性,研究发现,融雪剂残留物可腐蚀路面和汽车橡胶轮胎。目前北方在常冬下仍采用沙土和铲雪车为主,融雪剂为辅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保证交通通畅。新的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新产品应该绿色环保,对路面、绿化植物及公共设施基本无伤害,并且融雪速度快,投加剂量小,使用成本低。从源头上解决传统的产品对道路桥梁的腐蚀问题,大限度地降低融雪剂对道路及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融雪残留的产物可促进植物生产,实现二次利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融雪剂的危害。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推广环保融雪剂的使用,并考虑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弥补环保融雪剂的价格劣势,终实现无机融雪剂被价格适宜、环保高效的新型融雪剂所替代。那么专业的融雪剂生产厂家哪里有?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目前,公司拥有大庆石化、东北制药、雪花啤酒、清华同方、陕西航天动力和中科院化学物理所等2000多家长期合作伙伴。
盐水的制冷温度为多少?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硝酸钙,硫酸亚铁和乙酸铵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等,一般来说盐是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盐水在生活中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可以说受到各个企业的欢迎,特别是工业盐水不仅可以作为载冷剂去使用,有些条件下还可以去作为制冷剂去进行制冷使用。
盐水的制冷温度是多少呢?先说一下其机组,低温盐水机组有体积小、效率高、噪声低、寿命长、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为化工、医药、食品、谷物加工、水果加工等行业提供工艺冷却低温水的成套装置。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冷媒水的热量,变成低压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器成为高温高压液体,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在,在经过滤器除去杂质和水分,经过膨胀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在循环。低温盐水机组是可以提供0℃以下低温盐水的一款工业冷水机,主要用于谷物加工、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等工业部门的工艺冷却。低温盐水机组的结构形式与普通型活塞式冷水机组相似。制冷循环有单级压缩循环和双级压缩循环两种。而且机组设置有能量调节装置和超压、油压差过低、断水、电动机过载等自动保护装置。目前,低温盐水机组使用的载冷剂(俗称低温盐水)主要是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钙水溶液,它们的适用温度范围如下:乙二醇水溶液4~-20℃,氯化钠水溶液-15~-25℃,氯化钙水溶液-20~-45℃。盐水可以说是全能的,既能作为制冷剂又能作为载冷剂,但如果作为载冷剂的话,效果可能就没这么明显。传统载冷剂对管路有腐蚀性、温域狭窄一直是困扰很多企业的问题,所以新型载冷剂诞生,解决了传统载冷剂的劣势。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
载冷剂的特点与要求
载冷剂代用品盐水、乙二醇、二氯甲烷等的缺点是载冷能力小、消耗大,温域窄、腐蚀金属、存在安全隐患。
冰河冷媒几大特点:用量省、载冷能力强、温域宽、防锈性度能无与伦比、安全、无毒、环保。
选择载冷剂考虑的指标
1.防腐蚀。腐蚀性越低越有利于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问
2.粘度低。使用粘度越低,动力设备功率需求越低,载冷剂的液膜厚度越薄,传热效果越好。
3.低冰点。在低温下处于液态流动佳状态。
4.比热大。比热越大,输送冷量越多。动力设备答功率需求越低,冷量输送距离越远回。
5.热导率高。热导率高,换热效率高,换热器面积小,动力设备功率需求低。
6.高沸点。载冷剂是依靠显热来运载热量的,所以要求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处于液态,不发生相变。
7.无毒。要对人体、食品及环境无毒、无害,不会引起其他物质的变色答、变味、变质。
8.无闪点、不可燃、不爆炸。安全。
冷库载冷剂如何选择?
近几年,国家针对企业的制冷方案可是说监管越来越严格,所以很多企业也对冷库的建造方面越来越头疼,所以针对冷库改造方面尤为重要,需要去谨慎选择。
因为目前市面上主要为直接制冷和间接制冷两种方案。直接制冷则是通过制冷机组制冷后通过制冷剂送入冷库,这样就会有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而目前,冷库用制冷剂主要有氨、二氧化碳、氟利昂。氨众所周知,具有毒害作用一旦泄露不仅污染食品,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而氟利昂对环境不友好,近几年国际环保组织就针对冷库用氟利昂的量采取了措施。而二氧化碳系统,则是运行压力高,有隐患。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间接制冷系统应运而生,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二次制冷系统在冷库中的应用,关于氨制冷系统安全问题、氟制冷系统的环保问题,间接冷却制冷技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其自身也在逐渐发展,不断完善。在这种背景前提下,以氨为制冷剂的间接冷却制冷系统在未来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机遇。冷库专业载冷剂冰河冷媒是间接制冷系统的重要角色,载冷剂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影响间接制冷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冰河冷媒专业载冷剂的性能优于乙二醇,在既有系统中可直接替代乙二醇,且其整体性能会有所提高。在很多冷库中,为食品级冷库,其中冷冻很多食品,而一旦制冷剂、载冷剂的泄漏就会造成污染,严重会使人中毒,所以环保也尤为重要。那有没有无毒害的食品级载冷剂呢?答案是有的,冰河冷媒食品级系列载冷剂,高效、环保,让您放心做冷库!
说起专业载冷剂生产厂家,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目前,公司拥有大庆石化、东北制药、雪花啤酒、清华同方、陕西航天动力和中科院化学物理所等2000多家长期合作伙伴。
冷库融霜方案
冷库系统的蒸发器要注意保养,如果蒸发器结霜则会影响冷库的正常使用,那么如何及时除霜呢?
蒸发器结霜会导致热阻增加、传热系数下降。对冷风机而言,空气流通截面积减小,使流通阻力加大,功耗上升,所以应及时除霜。
冷库现行的方案有:
1、人工扫霜:简单易行,对库温影响小,但劳动强度大,除霜不,有局限性。
2、水冲霜:将冲霜水通过喷淋装置向蒸发器表面喷淋使双层融化,然后一并由排水管道排出,该方案效率较高,操作程序简单,库温波动小。从能量角度分析,每平方米蒸发面积耗冷量可达250-400kj。水冲霜还容易使库内起雾,造成冷间顶棚滴水,使使用寿命降低等。
3、热气融霜:利用压缩机排出的过热蒸气冷凝时放出的热量来融化蒸发器表面的双层。其特点是适用性强,在能量利用方面合理,对氨制冷系统而言,除霜的同时还能把蒸发器中的积油冲出,但融霜时间较长,对库温有一定的影响,制冷系统分调节站复杂。
4、电热融霜:利用电热元件发热对冷库来进行融霜。系统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耗电多。
5、暖液融霜:也是利用压缩机排出的过热蒸气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与载冷剂(冰河冷媒)换热,高温的载冷剂再方向进入蒸发,达到由内向外的融霜。相比其它融霜方式节能和库温波动小等优势。
实际方案确定时,有时采用一种除霜方案,有时将不同方案结合起来使用。如冷库搁架排管、墙、顶光滑排管,可以采用人工结合暖液融(热气)霜法,平时人工扫霜,定期进行暖液(热气)融霜,以清楚人工扫霜不易除净的霜并排出管道内的积油。冷风机用水冲法。对于结霜较多需频繁进行除霜的可采用暖液(热气)结合水除霜。
冷库如何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冷行业逐渐的进步,可以说成全了很多上下游行业。特备是在载冷剂市场。针对近几年世界环境组织对制冷剂的限制,冷库改造工程也越来越专业化。那么冷库改造工程到底如何实施,怎样改造既能符合国家规定,又能够经济实在呢?
近几年世界对于环境的监管力度提高,氟利昂等制冷剂使用量的限制,导致直接制冷逐渐的被间接制冷被取代。而间接制冷的好处在于系统简单、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温度控制精度高、运行状态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而目前冷库专业载冷剂的使用尤为重要。二次制冷系统在冷库中的应用,关于氨制冷系统安全问题、氟制冷系统的环保问题,间接冷却制冷技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其自身也在逐渐发展,不断完善。在这种背景前提下,以氨为制冷剂的间接冷却制冷系统在未来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机遇。冷库专业载冷剂冰河冷媒是间接制冷系统的重要角色,载冷剂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影响间接制冷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冰河冷媒专业载冷剂的性能优于乙二醇,在既有系统中可直接替代乙二醇,且其整体性能会有所提高。在很多冷库中,为食品级冷库,其中冷冻很多食品,而一旦制冷剂、载冷剂的泄漏就会造成污染,严重会使人中毒,所以环保也尤为重要。那有没有无毒害的食品级载冷剂呢?答案是有的,冰河冷媒食品级系列载冷剂,高效、环保,让您放心做冷库!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产品性能卓越,在超低温以及高温领域表现出非常优越的性能!目前,公司拥有大庆石化、东北制药、雪花啤酒、清华同方、陕西航天动力和中科院化学物理所等2000多家长期合作伙伴。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与冰河冷媒载冷系统在冷库应用中的比较
1安全性
1.1压力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的运行压力一般为15~27bar,设计压力一般为40bar,而冰河冷媒载冷系统运行压力一般为3~5bar,设计压力10bar。从数值上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在运行时的压力远高于冰河冷媒载冷系统。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的管道阀门均属于GC2级别,纳入当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监管范围,特检所会定期上门监检。而且冰河冷媒载冷系统始终在液态下运行,没有相变,不易燃不爆炸,管道阀门一般不被判定为压力管道,不需要接受监管,给制冷系统管理带来一定的简化。
1.2毒性
二氧化碳本身无色无味无毒,但是其浓度过高对人体仍是有害的。在室外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为350~450ppm。当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到2000~5000ppm时,人会感觉头痛、嗜睡、心跳加速、轻度恶心。当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5000ppm(相当于浓度0.5%)时,可能导致严重缺氧、昏迷、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一旦发生泄漏,二氧化碳马上蒸发为气体,因其没有气味,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向下沉积,当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将会因为缺氧而昏倒,而地面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处境更加危险。
冰河冷媒属于低毒物质,且不易挥发。因系统压力较低,泄漏一般都是局部的渗漏,会有水滴滴下,易被发现。同时,因其不易挥发,不会形成有毒的气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运行情况
2.1压力波动
二氧化碳作为载冷剂使用时属于相变载冷剂,蒸发或冷凝的速度较快,当末端负荷波动较大时,管道内载冷剂的状态波动也较大。二氧化碳在系统中以饱和状态循环,压力与温度一一对应,所以压力与温度的波动是同样的幅度。载冷剂侧的波动会反馈到冷源侧,由于自动控制的特点,压缩机的加减载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系统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冰河冷媒属于单相载冷剂,始终以液态的形式运行,通过进出口的温差带走末端热量。当末端负荷波动时,温差会以较为平滑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反馈到冷源侧,压缩机的加减载也表现出平滑的特点。
2.2系统保护
二氧化碳在饱和状态下,温度升高,压力也随之升高,所以在制冷系统较长时间不用或遇停电时,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的压力会上升。为保证其压力不会超过安全压力,可以采用开启冷源侧压缩机的方式,但是开启冷源侧压缩机一次耗电较多,可以采用小型保温机组单独对二氧化碳循环桶进行降温,以维持二氧化碳侧的压力。
冰河冷媒在系统停机时,管道内的压力是常压,即使温度有波动,压力仍然维持在常压水平,不需要做压力保护。
2.3融霜方式
目前主流的冷库末端冷却设备一般选用顶排管或者冷风机,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也要面临这样的选择。
如果选用顶排管作为冷却设备,融霜时只能采用人工扫霜的方式。受限于操作的繁琐,一般选用顶排管的冷库融霜频率不是很高,半年或者一年一次。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顶排管表面的霜层比较厚实紧密,尤其与排管接触的位置霜层较为坚硬,采用人工的方式很难清理。长期运行下去,霜层增加了传热的热阻,管内的二氧化碳需要更低的蒸发温度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更低的蒸发温度将制冷系统整体的效率降低,又带来了能耗的上升。
如果选冷风机作为冷却设备,融霜可以采用水冲霜的方式。水冲霜的效果较好,可以较为的清理霜层,但是需要增加一套冲霜水系统。水冲霜系统要设置水泵、冲霜管道、自动控制系统、循环水池等。冷库内一般储存的为食品,所以对冲霜水的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循环水池的卫生也要进行控制,另外,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循环水池还要考虑冬季防冻的问题。所以增加水冲霜系统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
冰河冷媒载冷系统可以利用冷源侧压缩机的排气,与融霜用的载冷剂进行换热,加热后的载冷剂反冲入冷却设备,使表面的霜层融化。这种方式对顶排管库和冷风机库都有效,不仅解决了顶排管库扫霜效果不佳,冷风机库增设水冲霜系统的问题,而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加热设备。
3工程造价
3.1材料选择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由于设计压力较高,所以选用的管道阀门的压力等级都比较高,自然采购的费用较高。
冰河冷媒载冷系统的设计压力与常规的水系统类似,选用管道阀门与水系统同等级别即可,采购的费用比二氧化碳载冷系统要低。
3.2施工费用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对管道内的洁净度要求较高,管道与阀门的焊接通常采用氩弧焊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焊口的洁净。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中不能有水分,所以安装完成后需用干燥的氮气吹扫系统。
冰河冷媒载冷系统对管道内的洁净度要求相对低一些,管道与阀门的焊接采用普通的电焊即可,系统内对少量水分不敏感,安装完成后用水冲洗系统即可。所以整体来说施工费用方面比二氧化碳系统要低。
3.3保护措施
二氧化碳载冷系统需要设置泄漏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的密度根据系统管道阀门的布置来决定。同时,需要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当报警装置启动时,应与事故通风装置进行联动,应急排险。
冰河冷媒载冷系统即使泄漏,也不会造成安全事故,无需设置以上措施,可节省上述工程费用。
3.4载冷剂价格
二氧化碳一般为石油化工副产品,售价不高,同时因其采用相变的方式制冷,所以充注量较小。
冰河冷媒是专利产品,防锈性能卓越,根据使用的浓度不同与二氧化碳的售价接近,但是因其采用非相变的方式制冷,所充注量较大。载冷剂的采购成本上比二氧化碳略高。
乙二醇 空头增持幅度较大
20日,乙二醇期货主力2009合约小幅低开后,多空陷入胶着,期价围绕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下波动,成交清淡。之后,多头增仓发力,期价走强。然而,空头借机增仓打压,期价涨势受阻并略有回落,叠加部分多头获利回吐,期价运行重心继续下移,日内以小幅上涨报收。
交易所多空排行榜前20席位数据显示,2009合约出现多、空同增态势。其中,多头增持1729张,空头增持3930张,空头增持幅度较大。
具体来看,2009合约多头前20席位中,增持多单的席位有13个。其中,增持幅度超过500张的席位有3个,信达期货席位当日增持近1000张。减持多单的7个席位中,仅天风期货席位减持幅度超过500张,其余席位调整幅度相对较小。
在空头前20席位中,增持空单的席位有12个。其中,增持幅度超过1000张的席位有3个,其余席位增持幅度多数在200-800张。减持空单的8个席位中,减持幅度超过1000张的席位有2个,其余席位减持幅度集中在500张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位居空头排行榜首的永安期货席位,当日在减持154张多单的同时大幅增持1741张空单,净空单增加至24640张;天风期货席位在减持715张多单的同时增持162张空单,净空单增加至3039张;鲁证期货席位在减持252张多单的同时增持267张空单,持仓由净多转为净空25张。以上数据显示,这部分席位对后市较为悲观。
相反,中信期货席位当日在增持68张多单的同时大幅减持1065张空单,净空单减少至1648张;东证期货席位在增持310张多单的同时减持457张空单,净多单增加至2939张;宏源期货席位在增持87张多单的同时减持293张空单,净多单增加至1306张;银河期货席位当日也做出类似的增多、减空操作。以上数据显示,这部分席位对后市较为乐观。
另外,当日多空排行榜前20席位中,有5个席位在持仓上做出多、空同向调整操作。其中,国泰君安席位在增持540张多单的同时增持816张空单,净多单减少至24张;建信期货席位在空头持仓上的增持幅度亦大于在多头持仓上的增持幅度。以上数据显示,这部分席位对后市更倾向于悲观。
相反,东海期货席位当日在增持770张多单的同时仅增持488张空单,净空单减少至1453张;国贸期货席位在多头持仓上的增持幅度亦大于在空头持仓上的增持幅度;华泰期货席位当日虽做出多、空同减操作,但在减持426张多单的同时大幅减持1695张空单,净空单减少至558张。以上数据显示,这部分席位对后市更倾向于乐观。
乙二醇:超百万吨装置集中检修!
近期,乙二醇又迎来了一波集中检修:
5月7日,阳煤寿阳一套22万吨合成气制MEG装置停车检修,时长一个月附近。
5月7日,深州一套22万吨合成气制MEG装置停车检修,时长一个月附近。
5月9日,天沙一套42万吨/年的MEG装置停车检修,预计检修1-2个月。
华东一套34万吨/年的MEG装置已经停车检修,该装置计划检修45天附近。
天津石化一套1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近日已停车检修,计划检修至6月20日。
其实,在3、4月份的时候,乙二醇装置就进行过一次大面积检修。自从OPEC+减产协议不及预期和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市场整体恐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油价的断崖式暴跌带来了化工品市场成本端的坍塌,乙二醇期现货价格一度跌破3000元/吨。
而市场对于乙二醇如此孱弱,大原因归咎于其供需矛盾的突出。
需求方面,涤丝的需求不振对乙二醇行情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供给方面,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煤制乙二醇开始集中开车,打破了乙二醇的供需平衡,2020年初,石油制大型装置浙江石化和恒力石化总计产能255万吨正常供应市场,使得中国乙二醇的总产能达到了近1400万吨,相对于2018年初,增幅达到50%,使供需问题更加明显。
而此番乙二醇装置再度迎来检修,与其本身基本格局的弱化也有一定的关联。
乙二醇负荷低位,但库存依旧攀升
检修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缓解供需压力。近期,乙二醇装置多有检修计划,以及前期装置检修并未重启,致近期乙二醇负荷依旧处于低位,甚至低于春节期间的水平。截至5月8日,乙二醇装置负荷较前期有所下降,至61.9%左右。
负荷有所下降,但是库存却仍然向上攀升。截至5月8日,乙二醇华东主港库存在123.6万吨附近,达到近9个月来的高位水平。其中宁波为11万,上海及常熟8.3万吨,张家港73.3万,太仓为16.5万吨,江阴为7.5万吨,常州为7万吨。
五一节前,乙二醇到港量集中,但是受制于港口拥堵,船只卸货速度较慢,库存有所放缓。节后,乙二醇库存增加明显,港口又因大风存在封航动作,导致港口发货进程有所延误,港口货物滞留严重。